PoE 標準


目前主要的 PoE 標準有 3:

  • IEEE 802.3af-2003 函蓋 Type 1 設備.
  • IEEE 802.3at-2009 函蓋 Type 1 及 Type 2 設備.
  • IEEE 802.3bt-2018 函蓋 Type 1 至 Type 4 設備.

最新的標準 IEEE 802.3bt 向下相容 IEEE 802.3af 和 IEEE 802.3at 標準.

PoE 專有名詞


  • PSE: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 的縮寫. 中文翻譯為 "電力供應設備" 或 "供電設備".
  • PD: Powered Device 的縮寫. 中文翻譯為 "受電設備" 或 "受電裝置".
  • endspan 模式為 PSE (一般是指 Ethernet PoE 交換器) 的電力直接連接到 PD.
  • midspan 模式為未支援標準 PoE 的設備 (一般的 Ethernet 交換器/一般的受電裝置) 之間的介接方法.
    • 非標準 PSE 外加 Power Injector (電力注入設備) 轉變為符合標準的 PSE.
    • 接入非標準 PD 之前則加入 Power Spliter (電力分離設備) 分離出符合用電設備需求的電力.
  • Mode A: 使用 RJ-45 的 1-2 Pin, 3-6 Pin 傳輸電力. 即與 10BASE-T, 100BASE-TX 的資料傳輸共用傳輸線.
  • Mode B: 使用 RJ-45 的 4-5 Pin, 7-8 Pin 傳輸電力.
PSE/PD Class
屬性\標準 802.3bt
Type1 Type2 Type3 Type4
Power Class Class 1 Class 2 Class 3 Class 4 Class 5 Class 6 Class 7 Class 8
供電端 PSE 4W 7W 15.4W 30W 45W 60W 75W 90W
電力線
對數
Type 1&2 PSE 只用 2 對絞線 N.A.
Type 3&4 PSE 2 對絞線 或 4 對絞線 必需 4 對絞線全用
受電端 PD 3.84W 6.49W 12.95W 25.5W 40W 51W 62W 71.3W
PoE 各版本的屬性比較
屬性\標準 IEEE 802.3bt
802.3af,
802.3at Type 1
802.3at Type 2 802.3bt Type 3 802.3bt Type 4
別稱 PoE PoE+ PoE++ 4PPoE
受電端 12.95W 25.5W 51W 71.3W
供電端 15.4W 30W 60W 90W(註一)
受電端電壓 37.0–57.0 V 42.5–57.0 V 42.5–57.0 V 41.1–57.0 V
供電端電壓 44.0–57.0 V 50.0–57.0 V 50.0–57.0 V 52.0–57.0 V
最大電流 350 mA 600 mA 600 mA 每對絞線 960 mA 每對絞線
最大傳輸線
阻抗
20 Ω
(cat.3 傳輸線)
12.5 Ω
(cat.5 傳輸線)
12.5 Ω 12.5 Ω
支援傳輸線 Cat. 3, Cat. 5 Cat. 5 Cat. 5 Cat. 5
支援模式 Mode A (endspan),
Mode B (midspan)
Mode A, Mode B Mode A, Mode B,
4-pair Mode
4-pair Mode 強制
PoE 接口引腳(註二, 註三)
交換器
接口引腳
TIA 568A 色碼TIA 568B 色碼 10/100, 模式 B,
獨立電源引腳
10/100, 模式 A,
資料+電源
1000, 模式 B,
雙向資料+電源
1000, 模式 A,
雙向資料+電源
1000, 模式 A+B (4PPoE),
雙向資料+電源
Pin 1 白綠白橙 Rx+ Rx+DC+ TxRx A+ TxRx A+DC+ TxRx A+DC+
Pin 2 Rx− Rx−DC+ TxRx A− TxRx A−DC+ TxRx A−DC+
Pin 3 白橙白綠 Tx+ Tx+DC− TxRx B+ TxRx B+DC− TxRx B+DC−
Pin 4 DC+ 未使用 TxRx C+DC+ TxRx C+ TxRx C+DC+
Pin 5 白藍 DC+ 未使用 TxRx C−DC+ TxRx C− TxRx C−DC+
Pin 6 Tx− Tx−DC− TxRx B− TxRx B−DC− TxRx B−DC−
Pin 7 白棕 DC− 未使用 TxRx D+DC− TxRx D+ TxRx D+DC−
Pin 8 DC− 未使用 TxRx D−DC− TxRx D− TxRx D−DC−

註一: 此一數據有諸多版本: 英文版維基為 90W; 中文版維基為 99.9W (<100W); 也有文件用的是由電流量推算得出的 96W.

註二: IEEE PoE 標準允許 PSE 自行定義電力接腳的極性. Mode A 使用的 1-2 Pin, 3-6 Pin 為一組, Mode B 使用的 4-5 Pin, 7-8 Pin 為另一組. 因此上表標註的 DC+/− 極性並非對應到電源真正的正極/負極. 所以 PD 端必需使用橋式整流 (使用二極體或 actively controlled 場效電晶體) 將上列標註的 DC+/− 極轉為電源真正的正極/負極, 如電路圖 (圖 7) 所示. 極性組合如下圖所示:

另外你注意到了嗎, 圖 7 中 PSE 端提供的是電信類設備慣用的負電壓直流電?

PSE Power Supply Polarity

PSE 電源極性 (來源: Ethernet Alliance)

註三: 關於上表中的交換器接口引腳編號及纜線色碼:

MDI 是 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 的縮寫, MDI-X 則是 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 Crossover 的縮寫. 規範的是 Ethernet 10 Base-T 及 100 Base-Tx 實體層 RJ45 接口引腳的排列順序.

在沒有 Auto MDI 的年代, 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 的接口引腳使用的是 MDI 規範 (1-2 Pin 為 Tx+/Tx-, 3-6 Pin 是 Rx+/Rx-), 一般 Ethernet Switch/Hub 的接口引腳則是使用 MDI-X 規範 (1-2 Pin 為 Rx+/Rx-, 3-6 Pin 是 Tx+/Tx-). 部份 Ethernet Switch/Hub 還會提供一個 Uplink 接口, 此時它用的則是 MDI 規範. Uplink 接口大部份是和某一個接口共用實體接線, 少部份是額外的接口.

MDI 接口和 MDI-X 接口之間使用直通纜線即可, 而 MDI 接口對接 MDI 接口 (NIC 與 NIC 之間) 或者 MDI-X 接口對接 MDI-X 接口 (Switch/Hub 與 Switch/Hub 之間) 則是使用 Crossover 纜線. 常用的直通纜線二端用的都是 TIA-568B 的色碼 (習慣上不用二端都 TIA-568A 色碼的纜線). Crossover 纜線則是 TIA-568A, TIA-568B 各一端.

auto MDI 的發明 (通常 Switch/Hub, Router 等設備會具備 auto MDI, NIC 則不會有 auto MDI) 使得我們只需準備直通纜線即可.

Gigabit 及更快的 Ethernet 由於同時使用了 4 對傳輸線, 故不再需要 Corssover 纜線. 不過用了也無妨, 一般 Ethernet Switch 是可以自動辨識的.

Ethernet MDI to MDIX

用於10BASE-T的直通式 MDI 到 MDI-X 連接
(來源: 維基百科)

Ethernet MDI crossover

使用乙太網路交叉電纜完成的 MDI 到 MDI 連接
(來源: 維基百科)

Raspberry Pi 的 PoE


Raspberry Pi 自 Pi 3B+ 開始支援 PoE, Pi 3B+ 及 Pi 4B 在 40 Pin GPIO 接腳 (J8) 的右下側有一組 4 Pin 的接腳 (J14). Pi 5 的 PoE 接腳下移到 Ethernet RJ45 母座後面, 螺絲孔的上方. 如下 3 張圖片:

PoE 的 PD 裝置取電電路通常需要經由 PoE Pulse Transformer (多了中心抽頭) 而不是一般傳統 Ethernet Transformer, 如下圖的右側:

Jumpstarting 802.3bt PoE++

802.3bt PSE/PD 電源/資料 混合/分離電路 (來源: Analog Devices 公司 Blog)

以下是 Raspberry Pi 官方公布的簡化版電路圖:

Raspberry Pi PoE Circuit

Pi 4B 官方公布的 PoE 部份簡化版電路圖
(來源: Raspberry 官方網站)

經查閱上述電路圖, 我截取了 Pi 4B 的 Ethernet 及 PoE 部份的電路圖 (如上圖), 其中 J10 就是 Ethernet 的 RJ45 接頭母座. 由此我們知道 PD 設備取電電路中所需的 PoE Pulse Transformer 已經包含在 Raspberry Pi 所使用的零件內了. 同時由 PoE 電路圖得知 J14 的:

  • Pin2: TR0_TAP 由 RJ-45 Pin1, Pin2 產出.
  • Pin1: TR1_TAP 由 RJ-45 Pin3, Pin6 產出.
  • Pin4: TR2_TAP 由 RJ-45 Pin4, Pin5 產出.
  • Pin3: TR3_TAP 由 RJ-45 Pin7, Pin8 產出.
正確的 J14 PoE

Raspberry Pi 4B J14 正確的接腳編號 (RJ45 纜線色碼改為 TIA-568B)
(Raspberry Pi 4B 底圖來自 Just Enough Raspberry Pi)

請注意: J14 和 J8 方向不同. J8 (40 Pin 的 GPIO) 是橫放的 (參照上圖), Pin1 在 J8 的左下角, J14 則順時針轉了 90°, 為直放, Pin1 在 J14 的左上角. Pi 3B+, Pi 4B, Pi 5 都一樣喔. 也是因為它 (J14) 只有 4 Pin 所以容易混淆. 所以下圖 (各位可以在網路上 Google 到) 的接腳編號是錯的 (或者說把背景的 Pi 4B 逆時針轉 90°, 讓 Ethernet 接頭母座向右, 這樣圖就都對了).

這張圖左側的接腳編號錯了: 底圖 Pi 4B 轉了 90°
(來源: di-marco.net, circuit digest)

後續的實作


實作的部份可以大致上分成二類,

  • 第一類是自己 DIY 自用的, 也就可以怎麼簡單怎麼來 (有興趣可以參考 A Poor Man’s Raspberry Pi PoE HAT that You can Build on Your Own): 使用 PoE 接口引腳表 (表2) 中的 "10/100, Mode B, 獨立電源引腳" 模式 (即所謂的 midspan 模式, 也就是自製 PoE Injector 和 Spliter). 自己外加 12V DC 電源到 10/100 BaseTx Ethernet 沒有使用的 Pin4-Pin5 (作為 DC+), Pin7-Pin8 (作為 DC−). 接到 Raspberry Pi 後再用 12V 轉 5V 的 DC-DC Converter 產生所需要的 5V DC 電源. 不用說便宜是最大的好處; 缺點是: Ethernet Port 只能跑 10/100 BaseTx, Gigabit 跑不了; 不小心容易把 Pi 給燒了; 還有不合 IEEE 規範, 一些電氣安全上的設計也要自己來...
    其實要自己 DIY 一個可以跑 Gigabit 的 PoE HAT 也是辦得到的, 只是成本 (電路板, 零件...) 比較高.
  • 第二類是符合 IEEE PoE 標準的: 這種比較複雜, 除了必要的二組橋式整流器(註四)以及 DC-DC Convert 晶片之外, 還需要 PoE 的 PD 控制晶片 (用來與供電設備協議/辨識受電裝置支援的協定及用電等級, 再開啟供電開關). 好處是: 符合規範, 用電安全有保障; 要把 Ethernet Switch 的接口和 Raspberry Pi 燒掉比較難; 當然缺點是花錢: Raspberry Pi 的 PoE Hat 要花錢, PoE Switch 也要花錢.

註四: 這個部件可能會很燙, 尤其是當 PD 的電力需求很大時. 雖然規範可以供電高達 90W, 但當 PSE/PD 真的以如此高的瓦數工作時, 你的機房就應該注意散熱了. 你所採買的 PD 也要注意是否設計了足夠的散熱, 還有 PD 的安裝環境也要注意. 就像單台 PC server 不會積蓄太多熱量, 但是一但進級到使用刀鋒伺服器 (blade server) 時, 你就要注意整套刀鋒伺服器所積蓄的熱量了.

參考文件


一般文件

技術文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gicJackTing 的頭像
    MagicJackTing

    傑克! 真是太神奇了!

    MagicJack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